



台灣與中國由早期的國共毛蔣內戰,轉變到今天的統獨爭執。
台商想要在大陸做生意賺錢,就先要政治妥協。大陸不怕你賺,就怕你一面賺中國錢,一面搞台獨與中國唱反調。
臺灣人只要承認自己是中國人,就取得進出中國作生意的門票與權利。
民進黨執政,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,所以中國拒絕與民進黨政府的任何經貿談判。台商只好自己前往大陸,沒有任何政府的支援,單打獨鬥的在中國作生意。真的好辛苦。別的國家都有政府作後盾,與中國經貿談判,取得市場優勢。民進黨把台灣鎖在中國外。台灣經濟開始一瘸不振。
馬政府上台,承認一中92共識,取得門票,打開台灣與大陸的經貿大門談判,。於是一中經濟政策展開,兩岸大三通、開放陸客來台觀光、ECFA談判、服貿、貨貿談判等,都是政府直接出面做台商後盾,與中國經貿談判為大小台商取得更多經營面的優勢。
《1》
全世界真的有很想賺大陸熱錢嗎?
中國崛起,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龐大,世界各國廠商無不爭先恐後的佈局中國,發現中國人的購買力及數量,根本超過廠商國的生產及供應量。後來乾脆在中國直接設廠,直接供應。如知名精品品牌LV,汽車VOVOL,雙B、豐田---------等等,不計其數。
《2》
台灣人真的不想賺大陸錢嗎?
早在李登輝時代,大小台商就蜂擁大陸,至今已超過150萬台商,常年在大陸作生意,是中國最大的境外商人集團。基於同文同種同胞,再加祖國給台商經營特別優惠,所以台商經營項目涵蓋大陸大小百業。每年為台灣賺進800億美金的外貿出超,
《3》
台灣想賺誰(哪個國家)的錢?
大陸市場,佔了台灣進出口貿易總額的40%。為了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藍子裡的安全觀念。分散市場是很重要的,於是李登輝南向東南國亞市場開發政策,結果失敗。阿扁政府的中南美洲市場開發,也失敗。失敗原因很多,到異國打天下,除非要大財團或政府強力支持才可能成功。英語以外的國家,光是語文一項,就不是台灣中小企業容易克服的。其他原因如非邦交國,暗虧無數,台商無語問蒼天。台商尤其小企業,最後還是選擇中國市場。



